年终奖,到底发不发,谁来决定?

★案情简介 2016年4月,沈某与某投资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,合同约定公司根据公司业绩、个人职责范围及工作表现,给沈某发放年终奖金。 公司支付了沈某2016年、2017年度年终奖金。公司因2018年经营不善,业绩不佳未支付沈某2018年度年终奖。2019年4月2日,沈某向上海市某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,要求公司支付2018年度年终奖4万元。 沈某认为年终奖的发放有明确的书面约定,且其在职期间公司一直对其发放年终奖,与其业绩也不具有关联性,所以公司应当向其发放2018年度年终奖。...

岗位不符合“三性”,劳务派遣就无效吗?

★案情简介 2007年7月,张某经上海某人力资源公司派遣,进入上海某实业公司工作,任操作运行工。 2015年12月,派遣单位与张某解除了劳动关系,其后张某自行与用工单位实业公司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,任管理职位。 2018年11月,劳动合同即将到期,张某认为自己已在实业公司连续工作超过十年,符合签订无固定劳动合同的条件,故向实业公司提出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,但被实业公司拒绝了。...

送餐平台与配送人员是否构成劳动关系

★案情简介 赵某于2017年10月与某互联网公司签订《合作协议书》。协议约定赵某可使用该公司所提供的手机软件进行接送单业务。根据协议约定,每次送单结束后,公司在扣除保险费后按照协议约定标注支付配送费,每半月结算一次。公司均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支付给赵某。双方未签订其他协议。 赵某在一次送餐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。赵某向公司提出希望进行工伤认定。公司以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绝赵某的申请。随后,赵某就确认劳动关系事宜申请劳动仲裁,随后起诉至法院。一审法院认定赵某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。后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。 ★裁判结果...

朝八晚五 还是“非全日制”用工吗?

★案情简介 2017年3月,张某入职上海某服装公司,从事缝制岗位。双方签订了《临时工劳动合同》,约定张某为非全日制临时工,按计时工资标准定时发放劳动报酬,公司不为其缴纳保险。公司每月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张某工资,并发放了工资条。张某的考勤表显示,张某每天打卡两次,分别为上午八点前和下午五点后。 2018年7月,张某生育一子。 2018年11月22日,张某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导致其无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为由辞职,并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,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和生育保险待遇。   ★裁判结果...